中國海產進出口數據显示,2022年中國進口的狹鱈產品中,更大比例流入中國國內市場,而不是以附加值產品形式返銷歐美。 去年,中國進口598,180噸冷凍狹鱈原料(H&G,去頭去臟),比上年大幅增長56%,出口208,000噸魚片和塊凍,增長19%;這意味着中國每進口3噸原料,只出口1噸成品。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狹鱈加工國,原料主要來自俄羅斯,魚片和塊凍加工產品大部分流向歐洲,特別是德國。 外界通常認為,中國並非傳統狹鱈消費大國,但近十年的進出口貿易數據發生了重大變化。過去十年,中國每出口1噸附加值產品,就要進口2.33噸原料;近五年,這一比例下降至1:2.64。 這些進口狹鱈原料在中國市場的消失,只表明三種市場可能性:其一,許多原料(或成品)囤積在倉庫;其二,這些原料被製成除魚片和塊凍以外的產品;其三,更可能的是,中國狹鱈市場正在崛起。 2022年,中國狹鱈原料進口量已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大連加工廠復工復產,海關進口限制解除,再疊加烏克蘭戰爭和全球通脹問題,中國鱈魚加工企業取得歷史較好的業績表現。以佳沃食品子公司青島國星為例,去年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6%,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191%,創歷史新高。 在出口方面,德國仍然是中國最大的狹鱈魚片和塊凍出口市場,去年銷量約98,000噸,同比增長34%,出口額約3.4億美元,同比增長47%。美國去年從中國進口23,800噸魚片和塊凍,同比增長33%,進口額8,670萬美元,同比增長69%。法國銷量為16,900噸,同比增長17%,銷售額6,530萬美元,同比增長44%。 去年,俄羅斯H&G狹鱈原料價格持續上漲,平均進口單價為$1,349/噸,比上年上漲11%。去年年底至今年一季度,俄羅斯狹鱈原料價格回落。
華宇平台登錄_狹鱈出口比例下降,更多產品流入國內市場
℃ 条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华宇登录_华宇注册平台【华宇招商主管】-科学技术网 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