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艘大型船舶接连驶过,不见滚滚黑烟,只见蓝天依旧、清波永随,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态画卷。
对于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简称部规划院)环境资源所总工程师李悦来说,这幅画卷在心中企盼已久,如今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她牵头攻关,突破多项技术难点,建立了以空间尺度和时间精度为索引的船舶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方法体系,为我国编制了高时空精度的船舶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述清了船舶排放特征。
《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关于加强船用低硫燃油供应保障和联合监管的指导意见》等对行业影响极为深远的政策文件,皆由她深度参与或主笔。华宇平台登录
作为一名地道的老北京人,小时候,虽然海天一线的美景没有给她留下深刻印象;长大后,她却用一项项科研成果、一份份政策文件,给大海以蔚蓝、给天空以纯净,将最美的画面印刻在心底。
“做水运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很幸运”
“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大概就是活着的意义。”文学随笔《目光》中的这句话,虽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当下世界里多数人的心声。
每个人都期待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回归初心做自己?在这方面,李悦是“幸运儿”。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她,高考填报志愿时,顺从本心,选择了环境科学专业,并一路从本科读到博士。
“从小就有一颗与自己平凡身份不相符的‘大心’,希望世界变得非常美好,没有苦难与灾厄,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选择‘环境科学专业’,也是遵从这份‘心’的指引,找一个能落地的点。”她说。
“当时家里人建议我学计算机或金融,毕业后好找工作,但他们也反复和我说,尊重我的选择。”李悦说。
10年环境科学的学习积淀,李悦不仅感受到了这个专业蕴含的强大魅力,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也在她瘦弱的身躯中慢慢培植起来。
“以前,我对环境科学的理解是,一群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拿着试管做试验。10年的学习改变了我的想法,环境科学科研人员的‘战场’不仅在实验室,更在广阔天地间。”李悦说。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当下,扎实的科研成果是有力支撑之一。因此,李悦将就业去向锁定在了科研机构,这能让她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部规划院是李悦博士毕业后面试的第一家单位。“来到这里可以做科研,继续从事我热爱的环保事业,还可以进入之前有兴趣但涉足少的交通运输领域。”多重“诱惑”下,李悦决定进入部规划院工作。她也成为部规划院早期引进的为数不多的大气环保研究方向的博士之一。
但凡选择,皆是必然。进入交通运输领域,李悦“如鱼得水”。华宇注册登陆“当时院里抓住了热点,愿意花力气拓展水运大气板块,我真的非常幸运,自己的专业知识与院里的发展思路、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民生的需求和期盼完美契合,同时我又遇到了极好的领导、优秀的伙伴,还有一直支持帮助我的导师和同门们,这让我有了一个能够全力拼搏的平台。”她说。
工作8年,李悦在“交通+环保”领域持续深耕。“做水运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很幸运。很庆幸,我找到了我热爱的事业,并从中找到价值和快乐。希望世界更美好的‘大心’有了实实在在的落脚点。”李悦说。
“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些技术难点攻破”
从来没有一个高手,是在一夜之间强大起来的。
对于刚进入部规划院的李悦来说,包罗万象的交通运输行业是一片知识蓝海。日常生活虽然离不开交通,但如果要做深度研究,则需要对这个行业有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泛泛的印象。
李悦做的第一个科研项目是关于码头油气回收的。为了让自己尽快熟悉行业,她开始“补习功课”。
部规划院副院长徐洪磊是李悦的指导工程师,在他的指点下,李悦找了几本行业经典书籍,先从体系、框架学起。“我的知识需要体系化,然后将零散的知识放进去。”她说。
那段时间,李悦的桌面上、书包里常常放满了打印好的各种文献资料。“她基本每天都加班,大家都走了,她还在学习,出差路上也在学习。”韩兆兴是李悦的同事,时隔多年,他依然记得李悦当时的学习状态。
自律、积极和勤奋,注定能让这个“大心”的女孩收获硕果。几个月的刻苦钻研,迎来码头油气回收项目的完美结题。“调研充分、计算精准、贴合实际。”部规划院环境资源所副所长程金香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李悦的严谨、认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通过码头油气回收项目,李悦揭开了水运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研究的“冰山一角”。这个领域还有许多未解难题,亟待科研给出答案。
排放清单是公认的开展环保工作的重要基础性研究。但我国当时不掌握准确的船舶排放清单编制技术,船舶排放长期处于“底数不清、环境影响不明”的状态,我国全行业排放清单中也一直缺少船舶源。“水上污染源”的缺失严重影响大量相关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015年,部规划院开始推进船舶排放清单编制技术研究项目。“考虑到李悦在码头油气回收项目中的突出贡献以及她的专业背景,我们一致推举她牵头开展科研攻关。”程金香说。
部规划院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单位。在国内研究基础薄弱、资料文献匮乏的情况下,李悦带领攻关团队“死磕”。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些技术难点攻破,把我们国家的船舶排放底数算清楚,时间上要精算到‘秒’,空间上要精细到‘米’。”
船舶排放清单编制技术的核心是建立适合的核算方法,并基于国内数据基础建立测算系统。中外国情不同,国外的做法并不适合我国,只能当作一种借鉴参考。
梳理计算思路、整合算法公式、调研参数取值、处理海量数据、写程序、验证……几个月的时间里,李悦和同事从基础做起,一个一个攻克难题,一步一步揭开船舶排放清单的神秘面纱。
国外团队需要用几年时间完成的项目,李悦和同事在人员不足、经验不足、高速计算条件暂缺的情况下,只用了4个月。“那段时间,白天忙其他项目,下班后开始攻关,研究到深夜是家常便饭。没有白天各种事务的烦扰,夜晚更能让我们全神贯注。”她说。
作为攻关任务牵头人,李悦在联络员、协调员、解译员、翻译员等各种身份之间来回转换。
在攻关的关键阶段,李悦的家人生病住院了。一边是迫在眉睫的核算,一边是生病卧床的家人。“项目进行到了最重要的阶段,不能后退。”于是,她带着电脑陪床,在家人的病床前敲出了船舶排放清单编制的计算机程序。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不管起点高低、基础如何,只要肯早飞、勤飞,就能长出强壮的羽翼,在蓝天白云下飞翔。”她始终以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各种挑战。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才能让行业越来越好?”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才能让行业越来越好?哪些地方还需要科研支撑?”随着李悦对水运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研究不断深入,她看到了越来越多这个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时常在心底发出这样的疑问。
科研之外,李悦的目光投向了政策支撑。“落地的政策中,编写一个个条款、一段段话时,会如履薄冰。而当这些内容切实帮助行业变得更好了,会如释重负、非常开心。”她说。
船舶排放控制区政策、低硫燃油供应保障政策、监测监管政策、油气回收行动方案、综合性大气污染控制对策……李悦的政策研究并非一鳞半爪。从制定到实施再到效果评估,她的关注点环环相扣、逐级深入,目前她已经与研究团队的伙伴们构建起大气低碳领域的成套化政策研究体系。
“控制区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很多港口城市的空气质量有了改善,特别是硫氧化物和颗粒物大幅降低。”李悦坦言,政策背后的扎实科研成果功不可没。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专项)——“重点区域船舶污染排放控制技术集成示范及综合解决方案研究”,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总理基金)——“区域动态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及数据产品”,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港口及船舶大气污染排放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多项重量级科研项目,李悦和同事的研究触达水运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研究的核心,为政策研究注入了深厚底气。
工作中的李悦凭借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攻坚克难。生活中的李悦喜欢画画、篆刻、写随笔、做美食,而且热衷公益事业,处处为别人着想,时时想着节能环保。
看到朋友圈中的疾病筹款链接,她总会点开,默默捐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再匿名留下一些安慰或鼓励的评论:“不明白这世界为什么要有苦难和病痛。这些人太难了,能帮一点是一点。”
单位组织给贫困地区小学捐款捐物,她总是积极出谋划策,“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有读书和幸福生活的条件。”
听说单位同事身体不舒服,她主动教大家按摩穴位、练习武术动作,“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宝藏,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公共场所水龙头没拧紧,听到水哗啦啦在流,她总是第一时间把水龙头拧紧,“我就是干环保的,看到浪费水会很心疼。”
“接下来,我会更关注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双碳’技术路径,大气环保部分研究我也会继续做下去。”李悦已经想好了入选部规划院青年科技英才之后的科研方向。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华宇登录_华宇注册平台【华宇招商主管】-科学技术网 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